我在现代留过学正文卷第五百五十五章司马光:知我者,陛下也!元祐元年七月已亥。 病重的司马光,在这一天借着给太皇太后坤成节上表称贺的机遇。 终于抓住时机,上了一封多是他最后的政治发声的表章。 当被誊抄好的副本,送到赵煦手里。 赵煦拿到手里一看内容,就曾经晓得了。 这就是他上上辈子元祐期间,司马光的‘十科取士法’。 也是其退居洛阳十五年来,对王安石以新学为官学取士的反击。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,因为那位太皇太后盲信司马光。 所以,整个元祐期间,十科取士法,成为了大宋科举的风口。 然而,司马光避居洛阳写书整整十五年。 早曾经离开了大宋社会的现实。 他的这个十科取士法,纯粹是空中阁楼。 赵煦上上辈子亲政后,新党对这个十科取士法的评价,异常俭朴,一句话:光得誉流俗,及为相,废法报怨,一无所施设。独请十科取士法,终为空文,无应选者,人始笑之! 那么,面临新党如此毫无所惧的锋利点评。 旧党的士医生们做何回应? 答案是没有回应! 只是默默的将实录和国史中新党大臣们对司马光的这个评价删掉。 而删掉的原因,在李焘写《续资治通鉴长篇》的时候,曾经透露过。 李焘是这么说的:司马光‘得誉流俗……废法报怨,一无所施设……’此言不成传于后世,自‘光’至‘笑之’并删去。 所以啊…… 不过呢! 赵煦攥着手中誊抄的副本,问着殿上的郭忠孝:“郭卿,太母、母后对此可有指挥?” 郭忠孝低头:“奏知陛下,太皇太后下诏嘉勉,皇太后命有司赐金带以酬。” 赵煦点点头,对两宫的意思懂了——写的很好,但下次别写了。 并且,看这個模样,太皇太后甚至都可能没有仔细看过司马光上的这个表章,就直接丢到一边了。 只能说……女人呐!真的不能随便得罪! 赵煦却是抿起嘴唇来,下意识的摩挲了一下双手,然后提笔在上面批示了一句话。 批示之后,便将这誊抄的副本,交到郭忠孝手里叮嘱道:“命有司送司马相公府邸吧。” “诺!”郭忠孝恭尊敬敬的再拜,正要拜辞。 赵煦却叫住了他:“郭卿,听说卿父入京了?” 郭忠孝立即稽首:“蒙陛下鸿恩,臣父昨日回朝,臣亲迎之,臣父言:老臣蒙陛下爱幸,不以老臣昏聩,特旨推恩,感激涕零,唯百死以报!” 赵煦笑起来:“老太尉言重了!” “替朕转告老太尉——这些年委屈老太尉了!” 郭忠孝听着,顿时鼻子一酸,恭尊敬敬的再拜谢恩,不晓得说些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冲动和感恩了:“臣……臣……” “起来吧!” “往后,朕必要用到卿的处所还多着呢!” 郭忠孝之父郭逵,当年因为没有请示,就自作主张和交趾达成和议撤兵。 此举虽然挽救了数万士兵的性命,却也将他的前途彻底葬送! 不止今后被削去兵权,还被勒令闭门思过。 这位治平期间,就曾经是正任武臣,还官拜同签枢密院事的顶级武臣,就这样离开了政坛。 不客气的说,郭逵当年的行为,实在是给赵煦的父皇背锅。 当年南征,虽然将帅失和,彼此扯皮。 但在用兵和作战上没有问题。 郭逵这个主帅的选择,也没有问题。 责任不在他身上,完全是朝廷和当政者的问题。 并且,郭逵最终之所以落到这个下场。 实在,也和大宋的体制有关。 不信的话,看看当时的副帅赵卨——他就只背了一个处分,没几年就又升回去了。 只是,今后失去了拜任宰执的机遇而已。 而郭逵处分的这么严重和他是武臣离不开相干——赵官家们对文臣、武臣的要求是不一样的。 文臣可以和天子顶牛,甚至可以在必然条件下,违背天子的意思,自行其是,只要事后证明他做的是对的就可以了。 了不起,天子当时骂几句,心里面不利落索性几个月。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,利益出现的时候,就会露出嘴脸来抢功了,顺便将这个大臣汲引起来。 但武臣却必须绝对听指挥! 对与错,底子不慌张。 慌张的是:听指挥。 换而言之就是——天子的微操再怎么离谱,武臣都必须效率。 这就是郭逵获罪被贬的缘故。 也是种鄂一辈子都不能升正任的原因。 特别是种鄂——太犟了! 老喜欢和天子争对错,还一直觉得自己才是对的。 要不是他太能打了。 要不是国家正值用人之际。 种鄂早就被踢到不晓得什么处所,投置闲集养了起来。 而此番南征大胜,大宋疆域推进到富良江。 赵煦便趁机给郭逵平反了。 先是宋交和议之后,以‘郭逵老臣,先朝名将,有功社稷’的名目,将其从闲集的‘左卫将军’拔擢为右武卫大将军,并加检校太尉,封为武功县男。 这就是较着的平反旌旗灯号了。 旨意到了洛阳,郭逵谢恩后,新的旨意拍马赶到。 还没捂热的右武卫大将军又没了。 右武卫大将军、检校太尉、武功县男郭逵起复,落右武卫大将军,拜为建武军节度使。 这是一个早就该给他的荣誉。 一个迟到了十年的荣誉。 郭逵老泪纵横,旋即上表请求致仕。 赵煦挽留三次,终于同意。 此次,待遇、荣誉直接推满。 建武军节度使郭逵,以开府仪同三司、建武军节度使、邕州管内不雅察处置等使、持节邕州诸军事、上柱国致仕。 并将其爵位从武功县男,推到了桂林郡开国侯的高度,并给食邑一千户,食实封四百户。 这就是标准的正任武臣,而是战功赫赫、简在帝心的正任武臣致仕顺序了。 最慌张的是,赵煦旨意里的支配。 建武军,本就是广西的建制。 换而言之,拜郭逵建武军节度,就是认可了他当年在广西的处置没有问题。 致仕后加的那些头衔与爵位,就更是一种隐晦的承认与认可。 不是这样的话,怎么可能给他支配这些头衔、爵位。 对郭逵来说,什么是天恩? 这就是了! 在年老之际,能够得到朝廷认可、恢复名誉、待遇。
这的确是奇迹——赵官家们什么时候做过这种事情? 于是,老泪纵横,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写一封谢表,感激天恩。 殊不知,赵煦给他的恩典的代价,是他这辈子都还不清的。 子子孙孙,都得给赵煦卖命。 这不,太皇太后圣节即将了。 赵煦又是一道诏书,将其返聘回来了。 话是说的冠冕堂皇的,给郭逵的认可和赞誉,更是不吝笔墨。 什么‘性资沉勇,器茂渊冲’,什么‘被遇三朝,有金石之纯诚’。 然后,话锋一转。 先举了太公望的例子,又用了郭子仪的故事,说他‘知经武之善猷’,实在是国家选将树材不两之选。 所以,郭逵致仕不过两个月。 就被赵煦零薪酬返聘回汴京判武学。 于是,武学虽然照旧附属于国子监。 但,这么一尊老将回朝,执掌武学。 就国子监那几个阿猫阿狗,谁能在郭逵面前大声说话? 不要记记了郭逵虽然是武臣的底子。 但他曾在治平时,拜为同签枢密院事,虽然不是枢密使,但这也是在朝啊! 别说国子监那些小猫小狗了,就算是待制文臣,到了郭逵面前,也不敢随便喘气的。 当朝宰执们,更是也都给他一个面子。 于是,赵煦借此,走出了武学独立的第一步——将其从文臣控制下,剥离出来。 而郭逵短了赵煦这么多。 他唯一能报答的,恐怕只有披肝沥胆,勤勤恳恳的给他做事了。 至于郭逵会不会不听话? 怎么可能! 熙宁南征过去了这么多年,郭逵一直在洛阳闭门读书。 没有埋怨过一句,也没有为自己争辩过一句。 主动背锅,主动承担了一切责任。 换而言之,这就是一个被赵官家们规训成自己形状的老将。 这样的人,会百分百、不打折扣的执行天子的一切号令。 送走郭逵,赵煦靠到清凉的躺椅上——这是入内内侍省,从沈括那边学会使用刨子后,用刚刚从崖州买来的黄花梨木打造的躺椅。 炎天的时候,躺在上面最是舒服。 如今只打造了几件类似的家具,供两宫和赵煦使用。 不得不说,海南黄花梨木家具就是舒服。 躺在上面,赵煦回忆着司马光的那封奏疏的内容,嘴角露出微笑。 “十科举士法好啊!” 他好就好在不现实! 看着宽泛,限制也没有几,此中大部门选项甚至不限制身份。 无论是平民,还是官员,甚至武臣都可以自己报名参与。 可问题是,正是因此,才决定了它的失败。 这可是制科! 比科举取士更高的汲引人才路子。 看一看,过去制科取士选出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吧? 随便点一个人——苏轼! 而苏轼只是文章有名,现实官职并不高。 其他制科出身的,可起码都是待制,宰执也不少啊! 就按制科的下限苏轼的标准来选才。 几个人敢报名?谁又敢随便举荐? 最要命的还是司马光给十科取士定下的那些名目。 ‘行义纯固可为师表科’——以制科的要求,取中的人,那就必须是可堪世界道德表率与表率之人。 而在世界人眼里,符合这个条件的,都在史书上。 不说堪比周公、孔孟,最起码在私德上得堪比司马光、王安石这样的人。 您这是在选圣人吗? 还有就是那个‘智勇过人可备将帅科’,将帅两个字看到了吗?可备看到了吗? 这就将这一科的取士偏向,限制在了拥有将帅之才的年青才俊上。 可问题是,在如今这个期间,将帅基本都是天赋加时间的沉淀历练出来的。 真正有将帅才能的都不年青,年青的都不具备将帅之才。 真以为霍去病、岳飞这样的人,是地里面的萝卜?只要念要,就能往外长? 所以,司马光的这个十科取士,注定是笑话,不成能汲引出什么人的。 那问题来了,能不能降低标准呢? 答案是不可! 至少在赵煦的上上辈子不可。 因为,元祐期间的司马光是旧党赤帜,绝对正确的人物。 任何敢于质疑司马光的人,都将被旧党激进派打着他的旗帜,一拥而上围攻到死。 宫中的太皇太后,也睹不得任何说司马光舛讹的话。 而司马光在一开端就曾经说明了,这十科取士法是要干嘛的——孔门以四科论士,汉室以数路得人。 都是要选出来,充任关键岗位,作为未来宰执、大将的后备人才的。 是要继承他司马光事业的年青才俊! 所以,没有人敢动。 可现在就不一样了。 赵煦摩挲着双手,低声感慨起来:“司马相公是个好人呐!” “这份大礼,朕就笑纳了。” 十科取士法不慌张,慌张的是这个名义。 拿着司马光当梯子,撬开科举制度的门。 有了这个名义,将来好多事情就好办了。 旧党念要反对,就丢出司马光的十科取士法——司马相公都说要改革的事情,你们竟然敢反对? “等司马光病危,朕将亲临慰问!”赵煦轻声说着。 “让文彦博、司马康、吕公著来当睹证……” “睹证朕就是司马光认可的成王,大宋盼望与良知!” “如此,谁反对朕,就是反对司马光,就没有良知!” 这样念着,赵煦就笑起来了。 …… 司马光卧在床上看着被拿到他面前的天子批示。 他看着那纸上端端正正的馆阁字体,不禁老泪纵横。 “知我者,陛下也!” 司马康在旁边,悄悄的瞥着那纸上的文字。 却睹上面的御笔写着:维予小子,不聪敬止;以似以续,续古之人! 司马康晓得,这是来自于诗经之中的两句话。 别离典出诗经成王作祭时的两篇诗文。 维予小子,不聪敬止,出自《敬之》是成王在太庙中表现自己将仔细进修做一个明君,并请求大臣们监督时的话。 以似以续,续古之人,则出自《良耜》,是成王在庆祝丰支的喜悦的时候,对大臣们表现自己将会继承先王之德,延续古代的美政,造福世界。 两者相加,实在就是对他父亲的承诺与认可! 难怪老父亲会如此冲动!
《我在现代留过学》情节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,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穿越类型的网文小说,妙笔阁小说网(www.miaobigexs.com)转载收集我在现代留过学最新章节,欢迎各位书友收藏加关注,追书不迷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