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笔阁小说网 > 科幻小说 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275章 内阁的核心问题

第275章 内阁的核心问题(1 / 1)

第277章内阁的核心问题 这个问题很棘手,怎么回答都不好。 所以陈景恪没有正面回答,而是给他们阐发讲解了中央权力的构成。 “……票拟可以看做参政议政之权,批红代表的是最终决策权,驳斥代表的实在是执行权。” “以前丞相也拥有这样的权力……皇权与相权之争,争的就是这些东西。” “陛下废弃丞相制,将票拟、批红权尽归己身……” “虽然没有对驳斥权做出具体规定,但现实上这个权力下移到了六部等具体的衙门。” “各衙门是执行机关,他们拿到陛下的最终决定,会根据现实情况考虑是否可行。” “如果他们觉得有问题,就会提出建议……实在就是在行使驳斥的权力。” “只不过他们的驳斥权是经过弱化的,没有强制性……” 具体执行政令的是六部等衙门。 “两品大员怎么会甘心受制于五品官呢?” 按照规定,谁的品级高谁的职位就更尊崇。 朱雄英说道:“如果给了内阁票拟之权,他们就能盖过六部了是吧。” 陈景恪再次点头,进一步阐发道: 在官场,除了职务品级也是异常慌张的。 “按理来说,内阁的权力应当在六部衙门之上,代行丞相之权。” 为什么驳斥权代表的是执行权呢? “原因很俭朴,内阁学士才五品,六部尚书都是两品大员。” 朱元璋说道:“内阁作为幕僚机构,向君主提供建议,实在曾经具备了参政议政之权。” 五品和两品之间,更是天差地别。 “如果给了他们票拟权,那么他们的权力就是律法赋予的。” 很容易理解,议政权掌握了政策的制定,执行人只能被动执行。 “并且内阁虽然有议政权,却没有决策权和驳斥权,在法理上是无法直接号令六部各衙门的。” 很俭朴,因为执不执行这条号令,是掌握了驳斥权的人说了算的。 如果将这个权力给内阁,那么就意味着六部等衙门,成了内阁的部属机构。 名不正则言不顺,在官场名义是异常慌张的。 再说了,人家熬了半辈子熬到两品大员,又怎么会意甘情愿听你一五品官的? 朱元璋一拍桌子,说道:“对呀,五品官怎么能号令两品官呢。” 这么一剖析,他们心中生出许多的念法。 陈景恪摇头道:“不,但就算陛下将票拟权给他们,他们依然压不住六部。” 朱元璋和朱标都恍然大悟,原来中央权力的构成竟然还可以这么分。 “那么,能借出去的就只有议政权和执行权。” “一般来说,掌握了议政权的人掌握了主动,执行权要受制于议政权。” “只不过没有票拟之权,他们始终有实无名。” “只要不将驳斥权给他们,他们就始终要受制于君主,无法和皇权相争。” “人力奇然而贫,君主的精力也是有限的,必要臣子辅佐能力治理偌大的国家。” “丞相府的驳斥权才是完整的,他们对君主的政策不满意,是可以谢绝执行的。” “以前他们的议政权,是陛下借给他们的。” “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,没有票拟之权的内阁有实无名。” “给他们票拟之权,就是给了他们参政议政之名。” “议政权和执行权皮相看是并行的,现实上并非如此。” 陈景恪颔首道:“是的,给他们票拟权,就等于是为他们正了名。” “这就意味着,君主必然要将自己的一部门权力,借给臣子才行。” 借别人的权,和法律赋予的权力,意义是完全不同的。 朱元璋思索道:“但他们也只有参政权,没有决策权和执行权。” “大明当前的事势时事是,内阁在事实上掌握着议政权,执行权在各个衙门。” “名不正则言不顺,六部等衙门,不会听命于一群幕僚的。” “如果陛下不同意他们的意睹,他们也只能执行您的意志。” 这也意味着,谁掌握了驳斥权,谁就掌握了六部等衙门。 “决策权只能掌握在君主手里,不成假于他人。” 自然是前者更主动。 “如此一来,内阁和各衙门就会互相不佩服,互相看不顺眼。” “没有各衙门撑持的内阁,犹如被关在笼子里的老虎,是无法伤人的。” 还是那句话,名在官场太慌张了。 内阁品级低,没有驳斥权,所能施展的权力始终是有限的。 宿世张居正在官场骂声一片,为何? 难道仅仅是因为他的改革,触犯了官僚阶层的利益吗? 不是的。 因为他是通过犯警路子掌权的。 霍光等权臣的权力,是法律赋予的。 他们掌权在顺序上是正义的,是名正言顺的。 张居正则不然。 他作为内阁首辅现实上只是个五品官,六部尚书是两品。 在职务上他可以号令六部尚书,可在职位上又低于六部尚书。 双方是互相辖制的。 可是他勾结太监冯宝,掌握了最终决策权。 彻底压倒了六部各衙门的主官。 你一个内阁首辅,勾结太监获得了不属于你的权力。 这曾经不是权臣了,而是奸臣。 张居正的名声差,也与此有关。 事情阐发到这里,朱元璋心中曾经有了答案。 “票拟之权可以给内阁,不过咱要先给内阁立几个规矩。” 朱标精神一振,说道:“您说。” 朱元璋说道:“其一,内阁学士永为五品。” 这一点很好理解,就是要让你低品掌权,无法对等的和六部等衙门打交道。 “其两,不成给予其驳斥权。” 同样的事理,驳斥权代表着执行权。 将驳斥权给了他们,就相当于给了他们号令六部等衙门的权力。 那样的话,内阁就变成第两个丞相府了。 这是朱元璋不肯意看到的。 “其三,内阁学士不成兼任。” 听到这一条,朱标先是困惑,继而恍然大悟露出敬佩之意。 陈景恪也是敬佩不已。 很俭朴的事理,如果内阁学士可以兼任,那么六部尚书来兼任内阁学士呢? 六部尚书都两品大员,本就位高权重。 再让他们兼任内阁学士掌握议政权,那权力可就太大了。 这一点连陈景恪自己都没有念到,朱元璋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看出来了,还找到解决举措。 果然不愧是老朱啊,这政治敏锐度是真的可怕 朱元璋又接连说了好几条规矩,都是限制内阁权力的。 真要按照他的规矩来,内阁还真就是被关进笼子里的老虎。

可是陈景恪却晓得,他太念当然了。 你规矩立的再好,也架不住后世子孙有自己的念法。 朱元璋立铁牌太监不得干政,有用吗? 陈景恪敢肯定,他立下限制内阁的规矩,未来会被他的后人一条条废弃。 这不是任何人可以摆布的。 事实上内阁制度真的没有问题,至少陈景恪认为,它是古代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了。 内阁掌握议政权,大家群策群力解决问题。 这完全没有任何问题。 驳斥权是为了限制皇权而设立,这实在也是朱瞻基的初衷。 怕后世子孙出昏君,让群臣稍微限制一下天子的行为,不至于酿成大祸。 可以说,从哪里来看这都没有问题。 即便是让两十一世纪的人来看,也很难念出比这更好的制度了。 但这并不意味内阁就没有问题,恰好相反,明朝内阁存在一个巨大的裂缝。 这个裂缝不是制度本身,而是成员构成上。 内阁成员全部是文官担负。 后果是什么历史曾经告诉大家了。 文官集团尾大不掉,甚至让明朝天子拥有了易溶于水的特性。 所以陈景恪认为,念从底子上解决这个问题,还是要改变成员构成。 不能让文官彻底掌握内阁。 设立限制内阁的规矩自然也有必要,可只能作为帮助手腕。 朱元璋显然也察觉到了他有话念说,立即就问道: “景恪你可是有什么更好的举措?” 陈景恪自然不能说,文官会让你的子孙易溶于水,说了他也不必然会信。 念了念,他说道:“非论内阁的权力有多大,它都是协助君主处置政务的机构。” “一国政务千头万绪,包含军事、民生、司法、商业等等方面。” “可是现在内阁成员全部来自于读书人,来自于文官,这是异常不合理的。” “正所谓术业有专攻,没有人能做到全知全能。” 朱元璋眼光奇异的看向他,没人能全知全能吗? 别人说这话咱信,你说这话咱只能当是谦虚了。 “能进入内阁的肯建都是大才,可他们也有自己不擅长的处所。” “所以,内阁成员不应该只有文官,而是从各行各业挑选人才进来。” “比如,文官出一人,军方出一人,司法官出一人,计官出一人……” “如此,非论遇到什么事情,都有专业人才以备咨询。” “我觉得,这样定然能更好的处置国家大事。” 朱元璋虽然不晓得他的深意,却完全赞成他的这个提议: “好好好,这个提议好。” “咱以前就觉得,内阁用起来总感到有点不顺手,只是一直找不到原因。” “经你这一说咱才大白问题在哪。” “内阁学士全都是读书人出身,处置民生事务他们很擅长。” “处置军事、司法等问题,他们总是出疏忽,可不就是不顺手吗” 陈景恪略微提点道:“这么做还有一个利益,可以防止一家坐大。” “屁股决定脑袋,在党争面前是没有对错之分的。” “内阁掌握议政权,如果全有文官担负,那么他们制定的政策必然倾向于文官。” “到时军方、司法、计官等都市受到打压,这晦气于国家的长治久安。” “如果各方都出一个人,事情就好办的多了。” 朱元璋秒懂此中的事理,说道:“说的好,不成使一家独大。” “标儿这一点也要写进规矩里,内阁成员要选择不同的官吏担负,不成全用一种家之人。” 朱标自然也大白事情的轻重,说道:“是,过几日我就从各部挑选一人进入内阁。” 眼睹自己的念法得到认同,陈景恪心中暗暗紧了一口气。 他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。 大明以后会如何,内阁会演变成什么模样,就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了。 但他敢肯定,必然比宿世文官一家独大要强,这就足够了。 朱元璋又问道:“还有什么建议,一并说了吧。” 陈景恪念了念,说道:“内学士拥有票拟之权,就无法时时待在陛下身边以供咨询了。” “所以,有必要新设一个类似的职务。” “可以在内阁增加一个不雅政的职务,比如叫内阁行走什么的。” “陛下有比力器重的官员,一时间又不晓得该如何任命,可以放在内阁当行走。” “如此既可以供陛下咨询疑难,也能够让他们就近不雅摩内阁学士处置政务增长经验。” “将来有适合机遇,可以直接外放为官。”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:“这个提议也不错,不过并不慌张,你晓得咱念听什么。” 陈景恪摊摊手道:“那我就真的没有什么建议了,内阁做到这一步,曾经是我所能念象到的极限了。” 朱元璋睹此也没有在追问,正如他所说,内阁到这一步确实曾经足够完善了。 剩下的就只能交给实践。 之后几人又一起讨论了一下细节方面的问题。 比如内阁成员具体选那些人,又如何保证他们不会陷入党争耽误政事等等。 这种慌张的机构制度问题,他们也只能自己讨论,不能交给别人。 这一讨论就到了半夜,连饭都是端进来凑合着吃的。 孙福几次过来提醉他们休息,被朱元璋给训斥走了。 最后还是将马皇后请过来,他们几个大老爷们才意犹未尽的去休息。 ―― 天子、太子召睹军方代表,整整开了一天的会,自然是瞒不住人的。 大家都在猜测,到底发生了什么? 莫非是又要交兵? 可是太子不是才下令支缩兵力吗? 这么做的确就是在打自己的脸,不太可能。 有人脑洞大开,莫非是……退元勋? 原来只是随便说说,可愈来愈多的人却觉得,这就是真相。 大明曾经基本扫清四夷,北元也被重创。 现在天子较着有意让位给太子。 一朝天子一朝臣,功勋集团就成了太子不得不解决的问题。 天子在这个时候退元勋,给太子留下一个干净的政治环境,完全是有可能的。 念到这里,人心都沸腾了。 尤其是文官集团,的确是欣喜若狂。 勋贵集团退了,那就该轮到他们上位了啊。 然后,朱标就给了他们迎头痛击。 内阁改组。 内阁学士不再全部由文官担负,而是改成,军方出一人,司法选一人,计官选一人,监察出一人,税务一人,行政官员出两人。 并且永为定例。

《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》情节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,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科幻小说类型的网文小说,妙笔阁小说网(www.miaobigexs.com)转载收集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最新章节,欢迎各位书友收藏加关注,追书不迷路!

最新小说: 银河称霸指南 美漫的超凡之旅 星河诸神 摸鱼战舰 我的细胞监狱 它贴着一张便利贴 漫威之英雄系统 元宇宙进化 无限神系之万兽园 奥特曼之背不好剧本的贝利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