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笔阁小说网 > 历史穿越 > 大清疆臣。 > 第二百五十三章 孙星衍的隐忧

第二百五十三章 孙星衍的隐忧(1 / 1)

嘉庆八年六月之末,庆桂完毕了浙江的调查之事,便即北上,阮元也因朝觐嘉庆之故,与孙星衍一路随庆桂北行。离开杭州之前,张承勋也再次找到阮元,向阮元告知杭州八旗入学之人日渐增多,但旗人乡试只能在北京应考,多有不便,盼望阮元上报嘉庆,建议嘉庆恩准旗员一律在本地参加乡试,阮元也答理了他的请求。

然而此次阮元等人的北上之路,却是异常坎坷。坐船方才抵达淮安,距离黄河尚有约百里,突然之间,天上竟是大雨倾盆而下,一连两日都不能停歇。而淮安的河道之上,这时竟密密麻麻的堵上了数百条漕船,阮元等人坐船在后,全然不能动弹。并且看前面漕船模样,这些时日下来,竟动也没动得一下。

“你等都是这里主办漕运之人,那你们可知,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?为什么我们的船都这许多日过来了,竟全然不能前行?我们入京朝觐误了时日,是你们担待得起的吗?”眼看漕船堵塞水道,北上或许要因此延误多日,庆桂也不免焦躁起来,忙唤了这里两名巡检过来,念着向他们问清此中缘故。

“这……请大人恕罪!”那两名巡检只是九品小官,这时睹了庆桂这般京中大员,自是惊恐万状,只好支枝梧吾的回答道:“大人有所不知,今年夏初,黄河淤沙溘然大涨,河口顿时淤塞,已……已有一个多月了。又赶上这几日,暴雨下个不停,黄河积水,现在……现在已有不少倒灌进了运河,水道实在危险得很,所以……所以这许多漕船才停在这里,不敢北上……小人们误了大人行程,实在罪该万死!”

“行了,本官也定不了你们的罪!”庆桂怒道:“那你这里河道、漕运总督,都干什么去了,河口淤沙,他们没有去挖吗?这里堤坝,他们就不能及时加固一下吗?!”

“回大人,漕……漕帅吉大人曾经前往礼坝,在那里监修多日。河……河督吴大人也曾经派了人手,前往黄河口挑挖淤沙,念来再过些时日,也就……也就……”两名巡检支枝梧吾的答道。这时漕运总督正是当年在步军统领衙门帮忙嘉庆铲除和珅的吉纶,南河总督则是吴璥,都是勤勉尽职之人,看来河道上能做的事,两人都曾经尽力去做了。

“好了,你们先下去吧,也给本官传个信,告诉吉大人和吴大人,本官北上事小,漕粮北运可是国家底子大事!若是只一个月,皇上自可宽大为怀,但若是迟延时间长了,就不要怪本官没正告你们了!”庆桂自也清楚河道疏理绝非易事,是以只正告了两名巡检,便放了两人回去。一行人眼看水路被阻,又急着北上面圣,只好相继改作乘轿,绕过漕船前往黄河渡口。看着黄河之水竟成漫天之势,先前的堤岸,一半都被淹没不睹,沿河上下,已成泽国,各人也不禁心中惊惧,可又不能违了皇命,只得找吉纶借了几艘还算稳固的大船,将一行人渡到了北岸。到了宿迁,雨势渐歇,方才换回船只。

这日行船即将抵达济宁,阮元也晓得孙星衍将要前往兖州赴任,便在舟中备了酒菜,准备和他道别。孙星衍与阮元同事四年,这时又怎能轻言离别?一时便也强打起精神,与阮元共饮了数杯。睹阮元酒量本浅,多半不能再饮,溘然念起尚有些事未能告诉阮元,便道: “伯元,今日这酒,咱就别再喝了。有几件事,我始终宁神不下,还望离别之前,你能听我再唠叨几句才是。”

“渊如兄,你尽管说吧,我……我必然都记着。”阮元也清楚孙星衍之言必是相当慌张之事,也打起了精神,仔细听着他的叮嘱。

“伯元,这一途经来,黄河泛滥成什么模样,你我看得清楚。我正好也念起来,咱那海塘,一样尚有隐患。眼下海塘开支,虽说够用,可也仅供太平无事之时。万一有一日海潮泛滥,竟把海塘冲坏了,咱们还必要一笔备用的钱,以便日常修复。这笔钱可以从去年省下的行宫岁修银里面补足,你可不要记了跟皇上说一声啊?”这时因嘉庆决意不再南巡,杭州行宫的维修开支也被裁去不少,是以孙星衍有此建议。

“渊如兄宁神,黄河这个模样,我看在心里,也一样念着海塘呢。”阮元点头道。

“公事上就这些了,剩下的我也宁神,只是私事上……”孙星衍仿佛也念到了什么,却沉默了半晌,并无一语,过了良久,才低声对阮元道:“从今之后,我担心京中官员,会对你渐生反感之念,你……你可必然要做好准备啊。”

“渊如兄所言,可是庆中堂?”阮元听着孙星衍这般慎重的言语,却也不解,问道:“可是渊如兄,庆中堂我清楚啊,虽说常日有些固执,却不是个记仇的人啊?”

“和庆中堂没关系。”孙星衍摇了摇头道:“庆中堂现在曾经是宰相枢臣之身,他打压你,对他有何利益?所以我念着,庆中堂未必会把牧地之事放在心上。可他下面这些人却不一样了,伯元,你可能没听过他们暗中之言,可我晓得,他们心里,可都对你有意睹呢。你这些年在浙江,对旧制多有更革,加上此次牧地本是旗务,你却也参与其间,所以啊,在他们眼中,你早已成了好名邀功,不惜败坏祖制的行险徼幸之徒。或许这些人本身职位也不高,对你不会有几影响,可他们回去,必然会对其他人这般说你。到那个时候,伯元,我就不晓得竟是何人,要对你晦气了。”

阮元听着孙星衍之语,心中也不禁有些惆怅,回念临行之前父亲神色,或许阮承信精于世故,早已料到了这一节,只是尚未能将此事说清。而孙星衍之语虽说并无实据,却也是未雨绸缪。可他终究不肯猜忌于人,便也对孙星衍道:“渊如兄,瞧你说得,这就好似我在朝堂之中,曾经为人所不容了似的,至于吗?我在杭州办得这些事,不说别人,皇上最清楚了,难道有皇上明断,还怕那些个宵小之辈不成?并且这些庆中堂的随从,连司官都不是,他们在京中说话,有几个人会听呢?”

“伯元,你为官升迁过速,有些司官之间的勾心斗角,蝇营狗苟之事,你未必清楚。可我做了这许多年刑部司官,我睹得多了!”孙星衍正色道:“你以为他们眼下官品不高,可你初入朝堂之时,不也只是七品编修吗?像你一样两三年就位登卿贰之人,这有清一朝的汉臣里又有几个?他们确实大大都人才能都不及你,只能熬资历逐步升迁,可正是这样,他们之间的互相猜忌,明里暗里的谣言蜚语、倾轧陷害之事,绝非你能随便念象啊?确实,我看这些庆中堂的随从,只怕日后没一个能当大任,可如果他们回去,把你的事传给其他同僚,其他人再传几次,没准此中就会有日后得皇上重用之人呢?并且你在外省,实在也多有不便,眼下不少外官,也只是因循敷衍之辈,皇上看多了,必然对你等外臣有所疑忌,到那个时候,你说凭着之前你和皇上的友谊,皇上就能对你坚信不疑吗?只怕……也没那么容易啊。伯元,从今开端,你可必然要多加小心,若是有京中之人来了杭州,也务必善待他们,总是……总是不要落下话柄才好。”

阮元听着孙星衍之语,只觉全然发自肺腑,自也为之动容,便向孙星衍回拜道:“渊如兄之言,小弟记下了。日后小弟在杭州做事,总是要三思而后行才是,绝不会让渊如兄为小弟担心。”

“如此便好,如此便好啊。”孙星衍也点头应道。眼看天色已晚,两人也集了酒席回舱就寝。次日孙星衍便留在了济宁,前往兖州上任,阮元则继续乘船北上,到了八月之初,方才抵达京城。

入京之后,庆桂等人也须继续准备北上之事,便即暂留一日。阮元闲来无事,念着孙星衍和父亲的担忧终究不是空穴来风,又听闻朱珪这时留守京城,便去了朱珪尊府,念着听取一下教员的意睹。正巧之前朱珪托阮元为自己刊刻文集《知足斋集》,这时也已刻毕,阮元便将此事一并告诉了朱珪。

“哈哈,伯元,当年老夫在江宁取录了你,现在看来,真是意外之喜啊。老夫这《知足斋集》今日能够刻成,将一生所作精髓传于后世,却也真是知足了。”朱珪多年未与阮元相睹,又听闻文集成书,自是了结了一桩心愿,心中惬意,便与阮元畅谈起来。

“不过话说回来,去年漕务之事,却也颇为遗憾。”朱珪睹阮元神色如常,也回念起之前清赍银改革一事,总是心中有些对不住这个得意门生,道:“教员在皇上面前,曾经将你所言之利尽数言明,可此中之弊,其他大臣也说了不少,皇上也不能只听你我师徒之言,否则……不就成了任人唯亲吗?只是后来齐聚大学士九卿集议,在场之人,却也没几个同意改制之事,教员也念着若是朝臣群策群力,或许撑持你的人会多一些呢?可如今这个模样……伯元,朝廷里这些卿贰,大半都曾经安于太平,若说改制,哪里是件容易的事啊?”(按清时九卿实为六部尚书、都察院左都御史、大理寺卿与通政使的合称,奇然也泛指各部全部堂官。)

“教员之意,学生清楚了,教员常日力主不增漕赋,此次能帮学生让九卿集议此事,学生曾经感激不尽。这清赍银改制本就多有不足之处,学生也是眼看漕务疲弊,才不得不用此应对之法。可是……”这时他听朱珪提及改制之事朝中几乎无人认同,又念起了父亲和孙星衍的担忧,便也将两人先前之语,一一告诉了朱珪。

朱珪听着阮元之语,神色亦是慎重,沉思半晌,缓缓对阮元道:“伯元,若如此说,令尊和孙渊如之言都有事理。此中之事,老夫虽参与不多,却也清楚外人所念,你也听听老夫之言如何?”

《大清疆臣。》情节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,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穿越类型的网文小说,妙笔阁小说网(www.miaobigexs.com)转载收集大清疆臣。最新章节,欢迎各位书友收藏加关注,追书不迷路!

最新小说: 大明新命记 隋末阴雄 绝对荣誉 我叫余则成 三国:我刘琦,召唤千古英雄! 韩四当官 食王传 盛唐小园丁 工科学霸在西汉 正德大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