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笔阁小说网 > 历史穿越 > 开局诛十族,朱棣求我当国师 > 第二百一十三章 改革科举制度【求月票!】

第二百一十三章 改革科举制度【求月票!】(1 / 1)

而坐在他旁边的朱高炽则是袖中紧握胖胖的双拳,眼光炯炯地盯着道衍。

不管怎么说,道衍都是他的半个教员,朱高炽当然不盼望道衍被父皇所迁怒。

道衍倒没有太多表现,只是淡定自若地继续用茶,甚至还拈了块按照宋代旧法所做的抹茶糕点塞进嘴里,等到吃饱喝足后,这才站起身,恭尊敬敬地对着朱棣施礼,安静地说道:“回禀陛下,老衲确实有几份私心在里面。”

朱棣呵呵一笑:“朕就晓得,你是为了姜星火.怕日心说和万有引力一经提出,坚定了天人感应,朕会对他晦气。”

“你呀,你呀,老和尚,朕说伱什么好?”

朱棣的手指着道衍,无奈地摇了摇头。

这么多年的老伙计、老战友,转头就向着外人了,如何不让朱棣徒呼怎样?

“陛下英明,不过却不单单是因为姜星火本人的缘故,而是因为日心说和万有引力,确实是能够直接从直不雅层面上,让世界人都看到,天人感应是错的。老衲才念要借助荀子的力量,来修正儒家圣人学说里面的内容……当然,并非是要大动干戈,只是先迈出第一步。”

道衍说话慢条斯理,不急不徐的模样。

可是,他说出的内容,却让朱棣的脸色变得阳阳不定。

道衍继续说道:“实在,这也算不上是什么私心,究竟国朝自开国以来这些年,程朱理学曾经可谓是积弊深重了。如果再按照过去的科举制度行事,必将酿出惨剧南北榜的例子,不就在眼前吗?老衲为世界苍生计,为陛下计,提出以荀子之学说来改良儒家,便是如此。”

听到这番话后,张宇初忍不住抬起头来看着道衍。

道衍这番话,实在说的很没水平。

若是换做张宇初来,说什么也要先给天子上一通彩虹屁再说。

可道衍却直愣愣地把内心的真实念法都说了出来,却唯独漏了最关键的一点,也就是圣王之说对皇权的加强。

明明就是一句话的事情,说出来天子就利落索性了,为什么不说呢?

而朱棣的脸色,越发难看了。

道衍接着说道:“老衲虽然知晓这些年来的科举弊政,但是一直不能改革。不但仅是因为老衲是佛门中人,也不但仅是因为早年老衲根基浅薄,很难推动大势。而是因为,如果贸然改革科举制度,却没有相应的替代计划,恐怕还不如不改。而今日听闻姜圣这番言论,贫僧溘然念到了一些事情,或许贫僧可以检验考试一两……还请陛下成全。”

原来,朱棣因为道衍一直在说因为姜星火如何如何,而没有提到圣王之说加强他的皇权的事情,感到了有些不利落索性。

但道衍这话说出来,朱棣反而少了几分不悦。

这便是因为,朱棣认为道衍并非是一味偏向姜星火,而是确实早就对改革科举这方面的事情有所考虑。

朱棣冷哼一声:“斗胆道衍,以程朱理学为科举考试之学乃是太祖高天子祖制,你敢违背太祖高天子祖制?”

朱棣这句话,别看嘴上说的严厉,但显然就是不生气的意思了。

究竟从事实上来讲,要说谁违背太祖高天子祖制最多。

没别人,第一个就是他朱棣。

“陛下。”

道衍安静地说道:“祖制是什么?那是太祖高天子立下的规矩。老衲不认为它有错,但老衲觉得,如今世界事势时事已然是从糜烂中走向重振,那就更必要一些东西来整合。否则,老衲认为一旦错过了这种大动荡能造就大变革的机遇,恐怕以后,就绝对不会再出现了。”

道衍态度异常坚决。

朱棣的眉头皱成川字型,最终摆手感喟道:“罢了罢了……你要怎么改造科举?”

道衍合十道:“起首是儒学理念,老衲与张真人晦气便直接插足,陛下应命解缙、杨士奇、金幼孜等饱读诗书之儒者,重新编撰朝廷用于科举考试的相关注解,以宏扬圣人学问.当然,这里面必要插足荀子的忖量,并且保证比例不低于五分之一,究竟,荀子是五圣之一。”

实在道衍的这个逻辑,就有点不讲事理的。

凭啥五圣之一就要忖量占考试内容的五分之一?那其他四圣,说白了除了孟子,人家颜子、子思、曾子,这三圣占的分量加起来还远不到孟子的一半呢。

不过,五分之一这条红线,显然是道衍在仔细地思量事后,得出的结果。

因为五分之一,是一个足以保证扰动犹如一滩腥臭恶心的死水池的程朱理学的比例,并且这个比例好就好在,既不是完全替代,也没有造成极为重大的要挟,属于那种泡脚的时候微微烫你又得忍的温度。

“其次,在文化教育方面,则选取各地符合朝廷要求的宿儒,以他们为中流砥柱,在国子监、府学、州学、县学、社学等等层级的学校,传播先秦儒家精髓,以荀子的‘圣王’忖量教化万民,使得世界公民敬陛下若神明。”道衍动弹手中念珠,缓缓说道。

翻译翻译,什么叫“符合朝廷要求的宿儒”?什么叫“传播先秦儒家精髓”?

这话,朱棣就爱听。

道衍最后说道:“除此之外,老衲盼望陛下允准,可以废弃一些禁止儒生发表异议的言论。譬如程朱理学,不应该作为学术的唯一标准。”

道衍说的是“废弃一些禁止儒生发表异议的言论”,那么明代禁止儒生发表异议吗?

禁止,又不禁止。

这里的不禁止,是不禁止民间的异议言论;而这里的禁止,则是禁止官办学校的儒生,发表任何对学术以及朝廷政策的异议言论。

明朝的教育体系分中央、处所两级,中央官学即国子监,处所上有府学、州学、县学,村里有社学。

明朝每年每一届招入全国各地的府、州、县的学生普通有三万人到四万人,他们一律称“廪膳生”,所谓的廪膳生,也就是公家供应六斗米伙食的学生。

而作为县学的补充,朱元璋又令世界建立社学,也就是后世概念上的乡村小学和社区小学.这个不是朱元璋的开创,只能说是恢复,社学制度是从元朝继承来的。

元制五十家为一社,每社设学校一所,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员,施引教化,农闲时令十五岁以下农家子弟入学,读《孝经》《小学》《大学》《论语》《孟子》,并以教劝农桑为主要任务。

朱元璋则给社学的教育内容增加了御制大诰(朱元璋语录)、明朝律令及冠、婚、丧、祭等礼节,以及俭朴的经史历算之类。

当然了,老朱不是大善人,对于除了社学以外的学生,他的六斗米不是白拿的。

朱元璋同时规定,在各级正规官办学校,上到国子监,下到县学,不许不穿校服、不许迟到早退、不许夜里喝酒、不许结社(包括文社、诗会)、不许议论学校食堂饭菜好不好吃、不许对人对事攻讦、不许对国家的大政方针说三道四。

在后世,你违背了校规最多是劝退或者通报攻讦之类的,但在明朝,你违背了老朱的校规,那后果可就有一点点严重了。

惩罚举措包括但不局限于充军、吏役、枷镣毕生、饿死、自谥及枭首示寡等.

朱棣自然是晓得这些的,因此朱棣问道:“哦?那这样做,就不担心反而激起更大的舆论风波吗?究竟,这个口子一开,以后恐怕就不好支场了。”

道衍微微点头:“人间万物皆有两面性,有利于人的,便会无害于己;无害于己的,亦会有利于人……老衲既然选择了这样做,就早已预料到这种终局。”

“陛下,程朱理学必须被挑衅,不管是新的学说还是旧的学说,学术之争这个口子是要开的,否则,一切都无从谈起。”

道衍说得坦荡无比,显然对自己的做法,已有充沛的信心。

事实上,这也是道衍为马上出狱的姜星火所要做的大事,进行的必要铺垫。

新的出产力出现,会让经济根底坚定,也必然会导致上层建筑的改变。

与其到时候让旧的上层建筑,尤其是在忖量方面的上层建筑,对新的出产力进行压倒性的舆论围剿。

还不如现在道衍先发制人,打程朱理学一个措手不及。

并且,用的还是阳私的招数。

祭出荀子这尊先秦儒家圣人,来对付朱熹这个儒家晚辈。

朱棣眯缝起眼睛,在这个角度他看起来跟朱高燧有些相像:“你有多大把握?”

道衍道:“十成。”

这俭朴的两个字,却让朱棣的眉毛猛然挑起。

十成,那就是胜券在握啊!

道衍仿佛看出了朱棣的念法,又说道:“老衲有举措,让朝廷不受任何损失,此事定能平稳推行下去。”

“什么举措?”

道衍轻咳了一声,朱棣面色凝重地示意朱高炽和张宇初都离开。

两人扳谈片刻后,道衍对着朱棣慎重说道。

“老衲所说皆属实,未曾有半字虚假。”

朱棣沉默片刻,叹了口气:“朕不念强迫你,不过朕盼望你能够记住,朕才是九五之尊,世界人皇。”

道衍颔首称是。

“好了,朕乏了,今日事了。”朱棣挥了挥手,站起来走出了房间。

(本章完)

《开局诛十族,朱棣求我当国师》情节跌宕起伏、扣人心弦,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历史穿越类型的网文小说,妙笔阁小说网(www.miaobigexs.com)转载收集开局诛十族,朱棣求我当国师最新章节,欢迎各位书友收藏加关注,追书不迷路!

最新小说: 正德大帝 绝对荣誉 大明新命记 盛唐小园丁 食王传 韩四当官 我叫余则成 三国:我刘琦,召唤千古英雄! 工科学霸在西汉 隋末阴雄